钱币被喻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方寸之间,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风光和艺术人文可以尽现其上。本文通过对世界钱币上带有的集装箱起重机图案的纸币和硬币的介绍,来了解集装箱起重机的发展史。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集装箱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形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集装箱运输将继续引领世界交通和物流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目前集装箱运输主要以海运为主。海运业是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全世界国际贸易的90%的货物是海运来完成的。海运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商业发展和社会繁荣。可以说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而早期海运是通过人工或者船上简单的机械吊装设备来装卸货物的。
一、早期货物海运
民国三年1914年交通银行10元(加字上海)
交通银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邮传部尚书陈璧凑请,综合轮、路、电、邮四政以收回利权为要旨设立交通银行。获准后于同年11月由邮传部侍郎盛宣怀负责筹办,属官商合办性质;翌年2月在北京正式营业。交通银行创建前夕,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动荡的关键时期,帝国主义列强趁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之际,强行霸占在中国投资办工厂、修铁路的特权,这一霸权引起国内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短时间内全国上下掀起保障路权运动。当时的清政府认识到铁路主权的重要性,即提出“偿债赎路、收回自办”的口号,只有收回铁路的主权才能挽救清政府自身的财政危机。交通银行成立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邮传部想利用交通银行这个附属金融机构,来改变以往款项分头存储,资金分散不集中的局面。利用交通银行实现独立行使轮船、铁路、电报、邮政四局的业务,免于受控于外国金融资本的剥削和掌控。当时赎回京汉铁路主权迫在眉睫,清政府就利用交通银行筹措资金赎回了京汉铁路的主权事宜。这张纸币为交通银行第五版大银元券,由美国钞票公司承印。纸币正面图案是当时的海关大楼,背面则反映了当时从船运到陆运通过人工装卸货物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集装箱运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在码头区,一群群的工人背着货物爬上跳板,在轮船的底舱里艰难行进,最后把箱子和桶堆放到各个角落。
1970-1980年苏丹10磅
1970年-1980年苏丹发行了第二版纸币,其中10元纸币正面是苏丹银行的图案,背面则是苏丹港通过船上悬臂吊装卸货物的情景。苏丹港是苏丹第三大城市,也是苏丹最大的天然良港。它位于红海之滨,与沙特吉达港相望。苏丹港由英国人建于1905年,是一个在珊瑚礁中形成的天然良港。1958年以前,该港只有5个泊位,年吞吐量为150万吨,后来泊位增至18个,1979年港口吞吐量达450万吨。自1997年开始,苏丹港在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的建设下旧貌换新颜,帮助苏丹港建设了多个大规模的集装箱码头,获得苏丹政府的高度评价。
二、集装箱运输初始阶段(18世纪中~1966年)
1766年詹姆斯·布林德利设计的“Starvationer”
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1766年詹姆斯·布林德利设计了一种可以装十个木箱的船从沃斯利到曼彻斯特运煤。
1801年,英国的詹姆斯·安德森博士提出将货物装入集装箱进行运输的构想。1845年英国铁路曾使用载货车厢互相交换的方式,视车厢为集装箱,使集装箱运输的构想得到初步应用。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兰开夏已出现运输棉纱、棉布的一种带活动框架的载货工具,这是集装箱的雏形。
集装箱航运的最初设想是由被称为“集装箱之父”的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提出的。正式使用集装箱来运输货物是在20世纪初期。1966年以前,虽然集装箱运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该阶段集装箱运输仅限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主要从事铁路、公路运输和国内沿海运输;船型以改装的半集装箱船为主。船舶装卸以船用回转式悬臂吊为主,只有极少数专用码头上有岸边装卸吊;码头装卸工艺主要采用美国海陆联运公司开创的底盘车方式,跨运车刚刚出现;集装箱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仅提供港到港的服务。
1961-1969年苏格兰1磅
1961年-1969年苏格兰克莱德戴尔银行发行1磅纸币,纸币背面可以看到一艘有拖轮引领的集装箱船,岸边有几台旋回转门机,门机固定在一个位置不可移动。远处则是排列整齐的集装箱。
2005年柬埔寨1000瑞尔
2005年柬埔寨发行了1000瑞尔的纸币,纸币正面是吴哥窟的巴戎寺南门;背面图案表现的是柬埔寨最大的深水港西哈努克港装卸集装箱的场景。图上可见集装箱是通过船上的装卸吊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装卸的,也是早期集装箱装卸作业的一个缩影。西哈努克港原名为磅逊港,位于柬埔寨西南部磅逊湾口,濒临泰国湾,是柬埔寨最大的海港,也是唯一对外贸易的出海咽喉。
1959年1月9日,世界第一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旧金山湾东边的阿拉米达(Alameda)岛上的Encinal码头投入使用。桥吊有大车,可以沿着码头铁轨移动。工作时,小车移至船舱上方吊起集装箱,再滑动到吊臂后部,将集装箱放在码头等候的集装箱拖车底盘上。装船流程与此相反。这台设备平均装卸一只20吨集装箱的时间为3分钟。照这个速度,Encinal码头每小时可以装卸400吨货物,工作效率是船上起货机的40倍。据说这台起重机,1987年被南京港购买并使用。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是集装箱船与码头前沿之间装卸集装箱的主要设备。个别码头还利用岸桥的大跨距和大后伸距直接进行堆场作业。岸桥的装卸能力和速度直接决定码头作业生产率,因此岸桥是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主力设备。岸桥伴随着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的蓬勃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在不断更新换代,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正朝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高可靠性、长寿命、低能耗、环保型方向发展。
三、集装箱运输发展阶段(1967年~1983年)
自1966年至1983年,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承认,以海上运输为主导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是世界交通运输进入集装箱化时代的关键时期。集装箱的标准化以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诞生和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集装箱海运的发展。
1967年马耳他2里拉
1967年马耳他发行了一张2里拉纸币,纸币正面中央是马耳他地图和航行中的帆船,右侧人物是马耳他第一个女总统,阿加莎·芭芭拉。纸币背面图案正在装卸作业的集装箱起重机和马耳他自由港。马耳他自由港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是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转运中心,距离直布罗陀航线上的苏伊士海峡只有6公里。该港现有一个2463米长的深水码头,泊位水深17米,目前配有21台超巴拿马集装箱起重机。201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308万标准箱。
20世纪70-80年代集装箱船舶的行踪已遍布全球范围。随着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各港口纷纷建设专用集装箱泊位,世界集装箱专用泊位到1983年已增至983个。世界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在20世纪70年代的年增长率达到15%。专用泊位的前沿均装备了集装箱起重机。码头堆场上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跨运车等机械得到了普遍应用,底盘车工艺则逐渐趋于没落。在此时期,传统的件杂货运输管理方法得到了全面改革,与先进运输方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许多新工艺、新机械、新箱型、新船型以及现代化管理,都是在这一阶段涌现出来,世界集装箱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
1978年新加坡鸟版1000元
新加坡1978年发行的第二版纸币,鸟版1000元。图案表现的是1972年新加坡第一个集装箱码头丹戎巴葛集装箱专用码头开港场景。1972年6月23日M.V. Nihon携带300个集装箱从鹿特丹出抵达新加坡Tonjong Pagar码头。新加坡也成为东南亚第一个可以装卸第三代集装箱船的码头。至此新加坡港成为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目前新加坡已有Tongjong Pagar、Brani、Kepple、Parsir Panjang四个集装箱码头,共有250多条航线来往世界各地,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出该港,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出。一年之内相当于世界现有货船都在新加坡停泊了一次,所以新加坡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称。同时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6年,新加坡港以3092万标准箱排名世界第二。
1972年6月23日新加坡第一个集装箱码头Tanjong Pagar开港
四、集装箱运输成熟阶段(1984年以后)
1984年以后,世界航运市场摆脱了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开始走出低谷,集装箱运输又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杂件货运的集装箱化程度已超过80%。据统计,到1998年世界上约有各类集装箱船舶6800多艘,总载箱量达579万TEU。集装箱运输已遍及世界上所有的海运国家,随着集装箱运输进入成熟阶段。世界海运货物的集装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1984年新加坡船版1000元
新加坡1984年发行了第三版纸币,其中1000元纸币,图案表现的是新加坡籍集装箱船海王星——石榴石号(Neptune Garnet )正在进行装卸作业。海王星——石榴石号建造于1980年,是一艘可装载4100TEU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之一。
1985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0元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1985年发行的10元纸币。背面图案表现的是西班牙港装卸集装箱的场景。西班牙港也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位于特利尼达和多巴哥西北部帕里亚湾的东北岸,地处南美洲北部的顶端。其中国王码头(KINGWHARF)包括新的集装箱码头和以前扩大部分,全长1707米,各处水深均9.75米,大致可提供9个泊位。国王码头第6和6A(新的集装箱泊位)为集装箱泊位。码头及其扩大部分有几个仓库,码头有起吊能力为60吨的集装箱起重机。
1988年东德发行了一枚5马克纪念币,图案背面是罗斯托克港作业的情景。材质铜镍合金,直径29mm,9.7克。共有2个版本,普制发行量49.6万枚,精致发行量3200枚。东西德分裂时,罗斯托克港是前东德最大的海港,承担了前东德所有的外贸远洋运输,年吞吐量历史最高达到2000万吨。1990年8月两德统一后,一方面是由于原东德工业区的衰落,另一方面是在经济成本上无法和汉堡竞争,现在罗斯托克已经衰败。这枚硬币也见证了罗斯托克港的兴衰。
1989年新加坡船版5元
新加坡1989年第三版船版纸币5元,纸币背面描绘是新加坡PSA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是新加坡最早的集装箱码头。1972年,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开放三个泊位后,新加坡港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级大港。在70年代,该码头年均中转量超过10万TEU。在80年代它的发展异常迅猛,1982年吞吐量即超过了100万TEU。此后,1986年达到200万TEU,1988年为300万TEU,1989年为400万TEU。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27年之前,把丹戎巴葛码头、吉宝码头和布拉尼岛码头迁至大士港口,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是第一个关停的码头。
1990年新加坡独立25周年50元
1990年为了纪念新加坡独立25周年,新加坡发行了新加坡历史上第一张Guardian基片塑料钞,也是世界第二张塑料钞。纸币正面描绘了新加坡的发展,左侧为1861年的新加坡港湾景象,取材于殖民地画家W. Gray创作的油画。右侧为现代新加坡,包括集装箱码头、淡马锡大楼、新加坡发展银行大楼、带有殖民地风格的前邮政总局,现改建为Fullerton酒店。该纪念钞分有日期和无日期两个版本,区别是有日期的版本在纸币正面印有红色日期“9 AUGUST 1990”字样,字冠号A,发行量30万带册。无日期版发行量487万张,字冠范围:B、C、D、E、F、G、H、J。
1994年中国银行香港500元
1994年5月1日,中国银行首次发行香港纸币。其中500元面额的纸币正面是中银香港大厦,背面图案是正在进行装卸作业的香港葵涌货柜码头。葵涌货柜码头共有九个货柜码头,泊位共有24个,占地区279公顷,可停泊最大型的集装箱船。码头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箱单位,2016年,葵涌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963万标准箱,排名世界第五。
2005年吉布提1000法郎
2005年在吉布提发行的第三版1000法郎纸币背面,是吉布提港的地图以及正在作业的集装箱起重机。吉布提港,是东非吉布提共和国自由港,埃塞俄比亚中转港。位于吉布提东南沿海塔朱拉湾的南岸入口处,濒临亚丁湾的西南侧,是吉布提的最大海港,也是东非最大的现代化港口之一。全港共计12个泊位 ,岸线长2300m,最大水深为12m。其东南壁的南侧是2个集装箱 泊位总长400米,可停靠8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其集装箱码头于1985年投产,每年可处理35万标准箱。
2013年新加坡50分
2013年新加坡发行第三版流通硬币,面值分别是5分、10分、20分、50分、1元5种面值,其中50分上又出现了集装箱起重机和集装箱船。该硬币重6.56克,直径23mm,厚度2.45mm。图案正面中央是正在作业的集装箱起重机,左下方标有面值50分。硬币左上方有一个狮头图案的轮廓代表新加坡。硬币背面是新加坡国徽,周围四种文字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2013年新加坡精制套装发行20000套。
截至目前按照克劳斯纸币硬币目录的初步统计,全世界共有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12张(枚)和集装箱起重机有关的钱币。纸币10张,硬币2枚。
集装箱起重机的出现对码头装卸效率带来极大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影响世界航运业的发展。我们通过这些钱币,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集装箱起重机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以及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所起的作用。
作者:黄璐 来源:中国钱币博物馆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