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瓷器收藏

最贵的紫砂壶多少钱 最贵的5把紫砂壶

作者:收藏爱好者 2020-03-30 17:27:14
  2、何道洪歪嘴梅桩套壶  2013瀚海秋拍,RMB 12,650,000  壶呈现下大上小,向左倾斜的势态,弧度缓和的长流则平衡了壶身倾斜不稳定感,自然而生动。

  紫砂壶是现在大家很喜欢用来泡茶的,但也有不少人是用来收藏的。一般来说收藏紫砂壶,都会收藏一些价值比较高的,或者是名家的紫砂壶,有些紫砂壶的价值是很高的。那么,最贵的紫砂壶多少钱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最贵的5把梅花紫砂壶。

最贵的紫砂壶多少钱 最贵的5把紫砂壶

  1、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2014嘉德春拍,RMB 28,750,000

  咏梅壶,全器的轮廓线条,既清新出尘,又能体会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壶身气度更是饱满蕴蓄,神采奕奕。

  器以梅干为造型设计,壶嘴呈喇叭式,出水点注顺势而出,遒劲有力;壶把乘势而起,蜿蜒苍劲,端拿舒适。

  壶身点缀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雕塑技艺高超,气韵高雅。

  2、何道洪歪嘴梅桩套壶

  2013瀚海秋拍,RMB 12,650,000

  壶呈现下大上小,向左倾斜的势态,弧度缓和的长流则平衡了壶身倾斜不稳定感,自然而生动。

  梅枝弯成的把和盖的,疏疏地间上几朵梅花,没有夸张雕琢纹路树结,梅桩壶反而有股素洁雅致的风韵。

最贵的紫砂壶多少钱 最贵的5把紫砂壶

  3、吉安制子冶刻梅石瓢

  2011春秋堂秋拍,RMB 5,175,000

  此壶为吉安制,秀气而丰润,壶身明显高挑,壶流口部微张似喇叭状,壶盖小而盖沿厚实,壶把方折刚毅。

  泥料用紫泥调粗砂,颗粒隐现如繁星点点,壶身通刻梅花,刀笔老练传神栩栩如生,与壶身砂点相映成趣。

  4、何道洪三色绿梅壶

  2011匡时秋拍,RMB 4,082,500

  此壶造型融合了筋纹器与花式器造型之优点,壶体以米黄色段泥为主,辅之以紫泥、绿泥装饰,呈三色之美。

最贵的紫砂壶多少钱 最贵的5把紫砂壶

  壶身为筋纹造型为五瓣梅花,梅花五个块面均匀对称,线条流畅,壶腹中部阴阳相交,壶身以两朵梅花合而成一,盖面、纽、身上下一气,线条过渡利落自然。

  短粗梅干为流,神韵流露,弯梅枝成鋬,由下横陈出点点梅花于壶身,壶流、壶纽和壶鋬以老梅枝干诠释梅之形,各具神态,壶盖形若清雅香远的梅花。

  整壶以花苞及绽放的梅花妆点壶体,与壶浑然一体,视之如观一幅立体的春日问梅图。

  5、朱可心报春套组

  2010长风秋拍,RMB 3,696,000

  此壶立意新颖别致,造型简谱浑厚,以简脱繁,形、神、器皆佳。

  枝与结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老干新枝,争奇斗艳,做工极为精致,曾为宜兴陶瓷博物馆珍藏之宝。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
为您推荐
纸币 2024-11-28 22:13:14 阅读(48395)

目前,收藏者对第四套人民币收藏热情很高,在配套做小四册子收藏中,961需求很大,这或许也是引起其价值上升的原因。

纸币 2024-11-28 22:09:48 阅读(17634)

目前90版2元百连号的回收价格大概在1500-1600元左右,绿幽灵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高出不少,具体价格请联系我们依据实物品相估价。

纸币 2024-11-28 22:01:45 阅读(28148)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货币,第四套人民币发行于1987年4月27日,并且已经在 2018年5月1日2019年正式停止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价格 2024-11-28 22:01:29 阅读(14213)

一般情况下,存世数量越少的旧版人民币市场价值就越高,未来的升值潜力也就越大。下面,爱藏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802纸币单张最新价格是多少钱,以及802纸币收藏价值。

人民币收藏知识 2024-11-28 21:56:39 阅读(6425)

随着四版人民币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人民币收藏的队伍当中。良好的预期加上庞大的收藏群体,让众多投资者看好四版人民币不无道理。

瓷器收藏 2020-03-27 17:24:59 阅读(905)

现在市面上的正宗宜兴紫砂壶分四个档次,档次不同紫砂壶的价格也是不同的。  宜兴紫砂壶分四个档次:  实用品、工艺品(细货)、特艺品、艺术品。

瓷器收藏 2020-03-28 15:58:32 阅读(2700)

把紫砂壶放锦盒里,锦盒内不透气,紫砂壶内的茶垢等物质易霉变,产生异味,不易藏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品茶者与壶之间,发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平添品茗的无限情趣。

瓷器收藏 2020-03-28 16:31:17 阅读(2774)

不少制壶者,虽与时大彬为同时代人,但制壶工艺却相差甚远。据史料记载,在晚明,时大彬在世时,就已出现仿时大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