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废纸“中华民国纸币” 变成今天的收藏宠儿
纸币的发行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张咏在益州(成都)为官,发行了一种叫“交子”的政府货币,以方尺白鹿皮制成,饰以彩绘,是一种信用货币,“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话,也是票证、票卷的概称,有交合之意即“合卷取钱”。
从目前的收藏市场情况来看,有清代纸币、辛亥革命时期纸币、民国纸币、革命根据地纸币、解放后的人民币等。其中的珍品包括光绪三十年湖北官钱局宝银拾两双人头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全套试色样票、全套的江西官银钱总号银两票、银圆票尤其是其中的贰两票、伍圆票等,都是中国纸币大珍品。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在纸币收藏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首先就认为纸币年代越久远,价值就越高。从理论上来说,古代纸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且存世数量有限,从长远来看其收藏价值要远远高于现代纸币。但从现实的交易市场来看,民国时期的普通纸币只要几元就可以买到,而新中国人民币中的珍品需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其次,认为面值越大的纸币价值越大。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1949年新疆省银行银元票陆拾亿圆”是众多专题收藏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但从拍卖市场上来看,在今年春拍的成交价为24640元,而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则在万元左右。远远没有达到大珍品的标准。
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
统一货币是国民经济保持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政府推行货币政策的出发点。1932至1935年,南京民国政府在重重困难之下,对货币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这次改革是中国货币现代化的开端,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废两用元”,它标志着金属作为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中国货币开始走向标准化;第二阶段是“法币政策”的推行,它意味着货币定价方式的彻底改变。这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它使当时的中国经济摆脱了30年代早期的大萧条。后来由于连续战争,民国政府在缺少货币发行纪律约束情况下法币发行恶性膨胀,最终迫使法币退出了流通领域。目前,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仅有吴玉文①、刘方健②在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时,论及当时的货币金融政策。显然,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系统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货币现代化运动,对完善我国当前的货币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构建以银本位为基础的统一货币单位
历史上,中国多数朝代实行金属本位制度,由朝廷规定货币金属的成色和重量。明清时期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外国货币开始进入流通领域。由于流通中货币种类繁多,不同种类货币之间成色、重量各不相同,使得价值难以统一,兑换手续相当复杂。这种币制的混乱不仅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也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一定的影响,“阻碍了工商财政的现代化。”③
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完善货币制度,改变过去滥发纸币、银票,随意滥铸制钱的状况。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于1912年2月试图统一货币,通过接管江南造币厂,使之成为“民国特设鼓铸机关”。接着财政部又筹建了中国造币总厂,掌管全国货币铸造和旧币的熔铸。但因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较短,这次改革不了了之。1914年2月7日,袁世凯政府颁行《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币”的铸造发行权限属于政府,公款出入必须使用“国币”,市面流通的旧币,由政府以“国币”回收兑换。④军阀混战使临时政府统一货币的努力付诸东流,地方银行滥发货币现象日趋严重。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江西等省份各种货币混杂,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害。1913年,湖北省辅币每元仅值银元七角,广东为八五折,东北的小银元票跌至三分之一,四川军票泛滥,贵州纸币一元只抵四角,陕西军饷则全靠官发纸币。⑤
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货币也对中国货币统一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当时上海几乎所有外资银行都在中国发行纸币,天津的汇丰、花旗、美丰、华北等银行发行银元纸币,北京的英、法、美、比、德、日等国银行发行纸币。由于当时政局混乱,政府无力监管外资银行,一旦银行倒闭,受到损失的只能是存款人。而外资银行倒闭确不鲜见。1921年,中法实业银行停业,225万元纸币无法兑现;1926年,俄华道胜银行倒闭,发行的几百万纸币成为废纸。⑥
广东革命胜利后,统一货币仍是国民政府重建金融秩序的首要任务。1924年,广东省总工会向国民政府呈文,提出“明令西纸(币)在市行使”的要求。⑦1925年8月,商务厅提出“重开造币厂,鼓铸合法国币,……货币先施行法定虚本位制度,便于通行全国及对外。严缉私铸,并酌收轻质私币,依法改铸,当商由主管机关及中央银行合力办理。”⑧接着,中央银行开始发行纸币,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头像、背面为党旗党徽的银元,作为标准货币。
真正的货币统一是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了以前的政策,建都伊始就开始筹划统一货币。1927年6月,财政部饬令各造币厂停止铸造袁世凯头像的银币,暂用孙中山先生纪念币旧模改铸银币。1928年3月,经济学家马寅初率先提出“废两用元”,并从理论上论证“废两用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财政部核议后认为“废两用元诚为统一币制、整理财政之基础”。⑨于是“废两用元”开始提上政府议事日程。1928年,全国财政会议召开,“决议废两改元,应从速实行,以期币制之统一。”⑩为此,国民政府聘请了美国财政专家甘末尔来华组织财政设计委员会,1929年11月,甘末尔提出《中国逐渐采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规定1孙(设计中的货币单位)等于美金4角。但是由于大萧条,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一路上扬,而白银价格则一路下跌,1931年2月,1孙只值美金2角。若继续推行草案,中国无法承受黄金汇兑损失。货币改革不得不再次告吹。
1932年的白银对银元的兑换率波动终于成为国民政府统一货币的契机。1931年冬东北沦陷,大量银元从全国各地涌入上海,上海银元数量供求失衡。1932年上半年约5500万银元流入上海,加上本地原有的42000万元,银元兑换银两价格波动加大。上半年,银元兑换比率曾达到每百元兑白银74两,但5月末《凇沪停战协定》签署后,兑换比例下降到百元兑白银70两。价格波动使得商人无法适应,银元价格的下跌,使银两负债的银元持有者蒙受了巨大损失,废两改元的呼声又开始高涨。(11)#p#分页标题#e#
1932年,财政部邀请上海中外金融界领袖组成废两用元研究委员会,研究决定先从上海开始实施废两用元。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第1098号政府公报以训令颁布了由财政部拟订的《银本位铸造条例》,训令“中央造币厂同时开铸,规定本位币曰元,总重26.6971公分,银八八,铜一二,每元含纯银23.493448公分。”(12)该条例规定了银币的铸造权属中央造币厂,其他各厂局不得铸造,从法律上保证了货币的统一。条例还对流通中货币的重量、成色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允许原有的货币在一定期限内流通,实现了货币的标准化,但对辅币未做出规定。
上海地区从同年3月10开始实施废两用元,由于减少了银两和银币之间的重叠流通,市场对新货币推行反映良好,财政部于是决定以上海地区废两用元的实施经验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项政策。1933年4月5日,财政部发布第55号公告通告全国,自4月6日起实行废两改用银本位币:“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其在是日以前,原订以银两为收付者,在上海应以规元七钱一分五厘折合银币一元为标准,概以银币收付。如在上海以外各地方,应按四月五日申行汇市,先行折合规元,再以规元七钱一分五厘折合银币一元为标准,概以银币收付。”“其在是日以后,新立契约票据与一切交易之公私款项之收付而仍用银两者,在法律上为无效。至持有银两者,仍依照银本位币铸造条例之规定,请求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送交就地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兑换银币行使,以资便利。”(13)公告详细规定了各种情况下银两对银元的兑换率,并就银两向银元过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了妥善处理,确保了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放弃银本位,推行法币制度
中国以银本位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改革实施不久,30年代初期的经济大萧条就席卷西方世界。由于经济危机造成国内严重失业,从1931年4月起,英、加、日、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度,实施货币贬值,企图以汇率贬值打开其他国家市场。美国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重创,为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政府增加通货。而在金本位制度下,发行货币受到政府的黄金储备限制。权衡之下,美国采取了金银复本位制度。美国政府认为,在市场购买白银、增加储备可以推动白银价格上涨,增加中国等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向这些国家推销过剩商品;(14)另一方面以白银为通货准备金,可以膨胀通货。为此,1933年和1934年两年中,美国颁布了《白银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主要内容包括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目标是在准备金中达到“金三银一”的比例。(15)当时美国国内白银储备仅有14.5亿美元,只有目标值的一半。于是美国政府开始在纽约和伦敦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世界市场上白银价格随即猛涨。资料显示,伦敦银价1934年6月为19.96便士/盎司,1935年6月银价迅速上涨到36.25便士/盎司,一年之内银价上涨81%;同期纽约银价由45.4美分/盎司上涨到81美分/盎司,涨幅为78%。据统计,1935年4月26日的伦敦白银价格,比1931年上涨了3倍,而纽约市场白银价格则比1931年高出3.3倍。(16)
世界市场白银价格高涨给银本位的中国带来沉重的打击。由于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远高于国内银元价格,外国在华银行纷纷在国内收购银元运往纽约和伦敦套利,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本来中国从1926年开始白银一直是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货币供给充裕。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开始外流。1934年受美国白银政策影响,中国货币流出高达2.27亿银元。路透社报道,自1934年6月底到1935年1月,上海流通中银元共减少2.3亿元,除一小部分流入内地外,其余全部运往伦敦或美国。(17)
面对白银潮水般的外流,国民政府从1934年10月15日开始征收白银出口关税和平衡税,以减少白银出口。10月16日又设立外汇平市委员会在必要时候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外汇市场价格水平。委员会根据市场形势,委托中央银行买卖外汇和金银,平市基金则来源于政府征收的白银平衡税和财政部。
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白银外流问题,反而促使白银走私盛行。1934年最后几个星期内就有2000万元以上白银走私出口。日本政府为打击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更是在占领区内故意走私白银,结果1935年银元走私额高达1.5-2.3亿元。(18)
美国白银政策使中国实施不足两年的银本位货币制度岌岌可危。白银外流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威胁,经济恐慌频繁出现,国内银根紧缩,市场上人心不稳,银行挤兑时有发生,许多银行和中小钱庄因此倒闭。1935年6月,全国92家纱厂中,停工24家,开工不足的14家,减少纱锭40%以上。1934年上海倒闭工商企业510家,1935年1-10月倒闭企业数量达到1065家,是上年全年倒闭企业总数的1.1倍。白银涨价还造成中国对主要西方国家货币汇率上涨,刺激进口,而同期出口则明显下降。1935年中国主要商品生丝、茶叶等出口货值比1929年减少65%左右。(19)国民政府曾多次和美国政府交涉,要求美国政府遵循伦敦白银协定原则,停止收购白银,但是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的请求置若罔闻。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进一步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选择十分关注。1935年6月7日,英国政府任命李兹罗斯爵士为中国财政顾问。9月21日,李氏抵达上海,随即对中国华北、华南和长江流域进行考察,并与国民政府多次沟通,就中国的货币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随后,美国政府也任命杨格参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革。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开始新一轮货币制度改革。
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调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设当时不采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有外流罄尽之虞,此为国人所昭见者。”“本部特于上年十月十五日施行征收银出口税兼课平衡税,籍以制止资源外溢,保存国家经济命脉,紧急危机得以挽救。顾成效虽已著於一时,而究非根本挽救办法。”“近来国内通货益加紧缩,人心恐慌,市面更形萧条,长此以往,经济崩溃必有不堪设想者。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以谋货币金融之永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20)公告中规定了六条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法币的发行机关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1936年又授予中国农民银行发行权),而其他银行钞票逐渐收回;设立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以保管准备金及管理法币的发行;国家统一管理白银,工商业及公私往来都必须使用法币,个人持有的白银必须兑换成法币;中央、中国及交通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法币对外价值,保持汇率稳定。#p#分页标题#e#
这次货币改革使中国货币彻底与白银脱钩。但当时中国政府缺少足够的黄金或白银来确定法币的含金量,于是政府计划集中国库和民间的白银和黄金,在纽约和伦敦市场出售换得外汇作为保证法币发行的准备金,以外汇作为确定法币价值的基点。11月5日,中央银行公布法币对英镑比价:1法币=1先令2.5便士(根据1930-1934年外汇汇价的平均数确定)。从这一天开始,外汇汇率逐日公布,而上述三家银行则承担稳定市场汇率的责任。这一规定实际上标志着国民政府加入了英镑集团,中国经济和英国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入英镑集团大为不满。在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以前,美国曾以收购中国1亿盎司白银为条件,要求法币与美元之间确立固定汇率,但国民政府没有接受。于是同年12月9日,美国停止在伦敦市场收购白银,国际市场白银价格随之下跌,这样国民政府若按市价出售白银,中国将蒙受巨大损失。通过出售白银换取法币准备金的单边计划受挫。
迫于现实,国民政府再次和美国政府接触。1936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哺、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局长郭秉文、上海中孚银行经理顾翊群一行访美,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生商谈货币问题。双方于5月签订《中美白银协定》。根据协定,美国政府以每盎司50美分的价格从中国收购白银5000万盎司;法币和美元挂钩,100法币=30美元;为使英、美两国货币汇率涨落不超过幅度限额,防止出现三角套利,中国扩大外汇买卖差价幅度。(21)该协定使国民政府在货币改革上重新获得了美国的支持,维持了法币对外价值的稳定。
国民政府虽然确立了与英镑和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但是法币并非钉住英镑和美元不变。事实上,国民政府实施的是可调整的汇率制度。法币政策实施以后,法币对外价值通过钉住英镑和美元得以实现。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卖出价14.625便士,买入价14.375便士。1936年9月,国民政府根据需要扩大了汇率买卖差价,卖出价14.75便士,买入价14.25便士,仍由上述三银行无限供应外汇以保持汇价稳定。随后,法币对外价值逐渐下滑。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减少外汇需要,防止资金逃避,国民政府实施安定金融办法,限制存户提存。期间,法币对外比价逐渐下调。1938年3月,为防止伪组织以伪币兑换法币,套取外汇,又实施购买外汇请核办法,开始战争期间的外汇管理。
在主币连续改革的基础上,国民政府也统一了辅币的标准,并于1936年1月11日公布了辅币条例,完成了本轮改革的最后一步。至此国民政府的货币现代化改革宣告结束。
名称 | 估价(RMB) | 成交价(RMB) | 时间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法币券拾圆中华版100枚 | 1,000--3,200 | 2,990 | 2014/12/1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辅币券贰角一百枚连号 | 1,500--2,500 | 2,300 | 2014/11/24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辅币券壹角一百枚连号 | 1,000--2,000 | 2,875 | 2014/11/24 |
民国二十五年中央银行华德路版法币券拾圆一百七十三枚;二十九年中华书局版拾圆一百枚(无图) | 1,000--2,000 | 2,530 | 2014/11/24 |
民国十九年中央银行美钞版国币券上海伍圆八十枚,二十五年法币券拾圆德纳罗版一百枚、华德路版一枚;二十六年中国银行法币券拾圆德纳罗版十九枚,二十九年美钞版拾圆一百枚(无图) | 1,000--2,000 | 3,450 | 2014/11/24 |
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中央银行不同面额法币券十枚;三年至三十年交通银行不同面额国币券、法币券八枚;三十八年海南银行银元辅币券不同面额十四枚;五十年台湾银行券壹圆二枚、伍圆一枚(无图) | 无底价 | 920 | 2014/11/24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伍拾圆正、反单面样票各一枚 | 3,000--5,000 | 2014/5/22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拾圆一枚 | 500--1,000 | 2014/5/22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伍拾圆一枚 | 1,000--2,000 | 2014/5/22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拾圆正、反单面样票各一枚 | 1,000--2,000 | 2014/5/22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辅币券壹角、贰角正、反单面样票各一枚 | 2,000--3,000 | 2014/5/22 | |
民国二十五年中央银行德纳罗版法币券壹圆一百枚连号,九八成至全新 | 5,000--6,000 | 2014/5/22 | |
民国十九年中央银行美钞版法币券上海伍圆样票二枚不同 | 1,000--2,000 | 2014/5/22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伍拾圆一枚 | 5,000--6,000 | 2013/11/21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重庆伍拾圆一枚 | 7,000--8,000 | 2013/5/16 | |
民国二十五年中央银行华德路版法币券伍圆一组九十六枚 | 无底价 | 2,300 | 2013/5/16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法币券拾圆七枚 | 1,800--2,500 | 2012/6/5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法币券拾圆一百枚 | 3,000--5,000 | 4,370 | 2012/6/5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重庆伍拾圆一枚 | 2,000--3,000 | 4,830 | 2012/5/19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拾圆正反样票各一枚 | 无底价 | 4,830 | 2012/5/19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重庆伍拾圆一枚 | 10,000--12,000 | 2012/5/19 | |
民国三十六年中央储备银行伍仟圆 中央银行铜元券改法币伍分、壹角、贰角伍分 民国二十九年中国银行重庆伍拾圆 壹佰圆各一枚 | 1,200--2,200 | 2012/5/19 | |
民国三十六年中央储备银行伍仟圆 中央银行铜元券改法币伍分、壹角、贰角伍分 民国二十九年中国银行重庆伍拾圆 壹佰圆各一枚 | 1,200--2,200 | 1,362 | 2012/5/18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拾圆、三十年交通银行大东书局版法币券拾圆加盖“凸版坏票”各一枚 | 无底价 | 1,120 | 2010/11/14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储备银行国币券拾圆样票、三十四年中央银行保安版法币券伍佰圆样票正、反单面印刷各一枚 | 1,000--1,500 | 2,016 | 2009/11/16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中华书局版法币券贰角、三十年贰圆未完成票各二枚 二十五年壹圆未完成票一枚 | 800--1,500 | 3,136 | 2009/11/15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法币券中华版拾圆二枚 | 3,000--3,500 | 2007/11/8 | |
民国二十九年中央银行法币券中华版拾圆二枚 | 3,000--3,500 | 2007/11/8 |
本价格来源拍卖活动交易仅参考。
- 上一篇: 真伪难辨的旧银币需要谨慎收藏
- 下一篇: 辛亥革命片未来收藏空间如何,专家解析
1951年,当时一张面值为5000元的蒙古包纸币,作为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珍稀品种,其价格已攀升至30-48万元区间。这张纸币不仅承载着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其发行背景与当
一版币伍仟元纸币,蒙古包5000元目前价格在30-48万元上下。蒙古包5000元纸币,全称为“伍仟圆蒙古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一种。该纸币发行于1951年5月17日
1949年5000元工厂耕地纸币发行于1950年1月20日,由上海印钞厂印制,1955年5月10日停用。其正面左侧是三台拖拉机耕地,右侧为工厂,主色为深蓝色;背面是花球图案,主色为
一版币5000元牧羊纸币收藏价值体现在其价格,目前,牧羊5000元价格为3-10万元左右。第一套人民币中的5000元牧羊纸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一款重要货币
一版5000元渭河桥纸币是票面年号最晚的一张,为1953年制版,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张按新规则书写票面文字的票券。现在渭河桥5000元价格在8000-15000元左右。第一套人民
在货币发行历史上,似乎每一个特殊时期都有一些纸币得以发行。经过对民国纸币收藏行情的了解,收藏的潜力还不错,但是当前的实际价格不是很高。
近日,我市市民意外中从老屋炕洞中找到了30多张民国纸币,面额高达30多万。惊人的民国纸币究竟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民国纸币收藏价。
如今,虽然民国钱币已经退出了流通市场,但它的作用依旧强大,依旧在收藏市场中不容小觑的领域,受到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喜欢和追捧。接下来,我们便来了解民国十三年纸币的价格和行情。
你认识中华民国三年五元纸币吗?纸币中还有相应的印记和花纹,观赏性十足,令人似乎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
而高面额的有百元、千元等面额的。而在我们生活的今天,已经找不到以分为单位的纸币,和一千元为单位的纸币。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钱币收藏逐渐成为了投资的重要方式,收藏市场行情如火如荼,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的追捧。
战争的灾难使得那个时期的人民生活艰难,经济的通货膨胀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国大面额的纸币,是那个时代留给人民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