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货币发展历史,中国古币魅力展现
说起我国最早的货币,大约是在夏商之际,海贝成了先祖们制作货币的首选,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钱币,贝币。商周时期贝类的货币职能并不单一,有时也被制作成装饰品,象征着财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骨、陶、石、玉等制作仿贝,以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直至以青铜为材质的金属仿贝出现,由此,我国货币的发展进入到了金属铸币阶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后开始一系列的改革,至此货币正式统一并走向正规,以“半两”为名的方孔圆钱、史称“秦半两”正式在泱泱中华大地流通;公元前202年,不论从艺术风格还是收藏价值,汉代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艺术风格中秦半两钱体厚重,以小篆为主,钱文凸起;汉半两钱体相对轻薄,钱文扁平,以至后来形成标准的八铢、六铢、四铢半两。在收藏价值上秦半两的铸造量远低于汉半两,而且五铢钱历经西汉、等国至隋,五铢钱的行用前后长达700多年。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铸行“开元通宝”钱,百余年后铸行了“乾元重宝”钱,以通宝、重宝命名货币正是拉开新篇章。公元960年宋朝间达到了铸钱用钱的高峰期,书法艺术也在钱币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使中国书法在钱币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p#副标题#e#
元明两朝主要流通纸钞,虽不失精品,但大多质量不足,同时因为滥发纸币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直到清朝才重新以方孔圆钱作为重要流通货币。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由于外国人不断用成色较低的银币套取中国白银,1890年清政府发行了“光绪元宝”银元,又于1900年发行了“光绪元宝”铜元,到清晚期,主要流通货币基本被机器制造的铜元银元所代替。基本停止了方孔圆钱的铸造。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纷纷铸行方孔圆钱。其中各国历史都分别有景统通宝、大和通宝、景兴通宝、明命通宝、保大通宝、启定通宝,这些都是周边国家最常见的货币。这些国家将自国衍化发展的文化,融入货币文明中,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能看到钱币拍卖屡屡现高价交易的新闻,古钱币收藏极为火爆,各种珍稀品种纷纷亮相,价格连年攀升,而这些高昂的古钱币,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历史的魅力,更使我们拥有了经历这些历史的见证者。
- 上一篇: 钱币收藏中四大禁区
- 下一篇: 4月3日钱币收藏市场最新动态
90100整刀人民币,指的是1990年版100元人民币的全新、连号的一百张纸币,因其整刀(即一百张连号)的发行形式而得名。1990年版100元人民币是第四套人民币的重要组成部分,见
大团结10元纸币,正式名称为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因其票面主景图案为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致,故被亲切地称为“大团结10元”。该纸币发行于1966年1月10
在中国钱币收藏市场中,“大团结”10元纸币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而备受青睐。这张纸币不仅是货币交易的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大团结”10元纸币发行于1966年,属
黑一元纸币,作为第二套人民币的一部分,发行于1961年,见证了中国货币历史的演变。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上更为精美,面值结构更合理,票面图案如天安门、宝塔山等,蕴含浓厚的民族特色,成为
苏三元,中国唯一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发行于1955年,是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特别发行的。当时,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由苏联代印这张苏三元纸币。1950年开
但是对于一些刚刚接触钱币收藏市场的人,可能还处于小白级别,甚至有一些收藏者对第四套人民币小全套的特点并不了解,会产生一些困惑。
在千禧龙年也就是2000年11月28岁的时候我国人民银行对外发行了千禧年纪念龙钞,这一套龙钞一套只有一张,在收藏行业内人们将它称为世纪纪念龙钞。
可以说805元是第四套人民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纸币,所以它在第四套人民币退出流通市场之后价格有大幅增加,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2018年12月28日,大家心心念的人民币70周年纪念钞如期面世。作为即中国航天纪念钞发行3年之后的又一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