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7年10月16日下午13:00
地 点: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工贸展厅
主 题:中外币章艺术发展及相互影响
主 办: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媒 体:中国金币网、中国集币在线
主 持 人:王 斌 浙江易金集团、中国集币在线常务副总经理
嘉 宾:华 蔚 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顾贻达 上海市收藏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深币章 收藏研究者
方茂森 原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手工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周 剑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模具生产部主任
朱熙华 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设计师
潘耀忠 原上海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
高鸿飞 杭州大铜章专业委员会主任
10月16日,“国际币章艺术展”上海巡展在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申泉工贸有限公司展销中心隆重开幕。当日下午,“中外币章艺术发展及相互影响”访谈活动在币章艺术展现场举行。此次活动特邀币章行业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就主题内容进行了探讨。此次访谈将有助于我们以国际币章的广博视野去进一步解读中国币章艺术,寻求一条符合中国文化的新的币章事业发展之路。下面是记者收集整理的访谈嘉宾发言精要,欢迎广大币章爱好者共同研讨。
华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正在努力推广、宣传中国币章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中外币章艺术文化,在不同文化土壤的培育中,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话语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币章从各自发展到交互影响,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张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近几年,币章专委会与国际艺术纪念章联合会(FIDEM)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我们要让中国币章艺术走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币章文化。同时,我们也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学习外国币章艺术的优点,让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更深一步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与艺术审美特性,从而进一步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朱熙华:国际币章艺术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发展,不能跟国际币章割裂开来。
近年来,国外的币章设计越来越强调艺术性,而我国的币章则更强调主题。前者重在艺术家个性化的表现,是艺术家个人的创意与思想情感的外射,表现手法上有些比较抽象,有些是象征化的,在欣赏时需要一点契机。而中国的币章设计在表现手法上更趋于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画面上更讲究对称美和平衡美,欣赏起来比较通俗易懂。
从发展层面讲,最近几年国内纪念章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主题的丰富还是表现手法的变化,都有着国际化的趋势,这与国家对外开放是同步的。国际币章艺术总体来讲已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我们得明白,国际币章艺术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发展,我们不能跟国际币章割裂开来。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模仿人家的设计,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创作,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表达。
另外,我认为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年轻人来了解币章,他们是新生力量,也是持续力量。因此,应该多向年轻群体去推广,去培育,这样我们的币章艺术才会持续生发新的力量。
方茂森:手雕要走自己的路,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今天的币章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些作品完全超乎想象,与原来我们对纪念章的认识完全不一样,很受启发。我是手雕传承人,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改革开放,与外界接触很少。后来我们开始制作手雕作品,与纪念币的雕刻很像。我们刚开始时认为手雕要做得跟机器一样,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误区。手雕在“像”的层面是很难超越机器的。于是,我们觉得手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并且是机器做不了的。
我们发现外国的手雕,思想很开放,刀子、凿子等的痕迹都留在上面,这是机器做不到的。在每一个痕迹里,都是手雕独有的思想情绪流动,这些也是机器做不到的。可以说,这些才是作品生命力的印迹。如,鱼大铜章就是手雕作品,做了很多努力,与国外相比虽然还有些差距,但也是纪念章雕刻艺术一次很好的探索。我们需要迈开更大的步子。但是,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有钢丝、铁片、非金属等一些材料的,我觉得这些与章的概念还是有出入的。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的同时,需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做底,不能一味模仿,那样只会不伦不类。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周剑:资源的跨界,让社会的艺术家也参与进来,这样路才会更宽。
我也是设计师,关于中外币章的设计艺术,我也认同朱熙华的观点。我们需要多去外面看看,在看的过程中了解外国的文化,外国的币章,学习艺术家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宽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眼界。就目前而言,设计师感觉一直埋在设计里面,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很希望多看看这样的展览,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我们的很多币章作品也要走出去,在学习比较中,提高艺术表现力。
另外,我们应该吸收社会艺术家,让他们也参与进来,这样我们的设计会更加多样化。币章界还是需要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潘耀忠:眼界很重要,我们要开门造车。
这个币章巡展非常好,但推向市场推向大众的力度还是不够。今天的展览,有一种跨界过猛的感觉。基于我们原有的对大铜章的概念,今天我觉得,对国外纪念章的接受还是存在一些看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不好接受,就此而止。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眼界很重要。你看,马列主义是从国外来的,我们有了社会主义,这就是根据实际,为我所用。所以,不管是外来的,还是传统的,只要融合得好,就是好的。做到这个前提就是要有文化自信。
我虽然不能接受有些外国章的设计理念。但是立体的老鹰与浅浮雕的老鹰,我还是会挑立体的,这个就是艺术独有的感染力,你一定会去挑更有张力的。就中外币章而言,题材也是可以互通的,你看原来我们不知道毕加索,但现在慢慢都知道了,我们也做过毕加索的章,这就是文化的接受与融合。
顾贻达:应该大踏步去跨越,去外面看看,做自己的文化,讲自己的故事。
今天参观了币章展后非常震撼。我收藏的币章很多,近几年也会经常去高等学院做一些普及,也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参与进来。造币厂的设计人员,应该大踏步去跨越,去外面看看,去尝试,做自己的文化,讲自己的故事。
我们在纪念章的设计上,要与币的设计相区别,用更丰富的题材、更多元的表现手法,来更好地吸引大众进行欣赏和收藏。
王斌:市场推广,需要从更年轻的人群开始。
集币在线大铜章俱乐部成立近十年来,自主设计研发了很多款纪念章,我觉得设计是一件很苦的事。同时,我们也是纪念章的运营商,我们做了很多关于纪念章知识文化的普及工作。但总感觉有些地方是有种无力感的,其中之一便是群体。我从小就集邮,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我觉得只有拥有强大的收藏习惯才能让这个群体一直生长。币章文化也一样,也需要我们从小去教育,要从文化的熏陶、文化的审美与愉悦去进行培育。市场是需要强劲的群体力量去支撑的。中国文化需要充分的文化自信,就需要从小去培育。
陆游唐婉纪念章,是我们与陈坚老师合作制作的第一枚章,没想到受到了巨大欢迎。近两年,受整体环境影响,市场不太好。我觉得章的地位应该提得更高一些。葡萄牙的一个章,上色真美。我们的章也可以去做。今年我去香港,与几家国际大型拍卖公司接触,他们觉得我们的章很漂亮,卖得也很好。就像我们看他们的章一样,觉得不一样。这就是文化,我们应该去学习,去借鉴。
高鸿飞:应该把纪念章放在更大的视野里。
我们知道纪念章收藏,上海一直是重镇,这已经形成一种生态。而举办博览会对币章艺术的推广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杭州这些年来,无论是币章文化的研究群体,还是收藏群体,都慢慢发展起来了。另外,我觉得币章收藏应该与邮票收藏这些群体基础非常广的品类放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我们的收藏群体。毕竟收藏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在体现中国文化上也是相通的。
华蔚:感谢各位的精彩发言,你们的观点对我们币章专委会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已开始与高校合作,让币章文化艺术走进高校,向我们的年轻人普及灿烂悠久的币章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我们也在吸收币章艺术与研究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家、专家、设计师、收藏者等进入币章专委会,在推动中国币章艺术发展和走向世界中发挥作用。
王斌:中国币章艺术,就是让大家去听我们自己的故事,而外国人因为不了解我们的文化,在听我们的故事时肯定会有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去调整我们讲故事的方式,突破文化的差异,从而实现艺术的多样化,最终在学习、融合中,真正完全地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