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币,让与军事有关的藏品进入了公众视野。说到“军品”,你会想到什么?爸爸小时候背的黄挎包?劳保店里布满灰尘、久无人问、一扯就烂的迷彩服?还是被推销的所谓“军用望远镜”“军钩”?
军品收藏,作为收藏圈儿中的新贵,并无漫长的历史和行业发展的积淀。从最早的旧物、纪念品收藏以及红色收藏的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一个收藏门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些藏家用这种特殊的收藏方式珍藏着历史与岁月,珍藏着热血与峥嵘。
从水壶到吉普车军品收藏正在生长
长期以来,国人对军品的认知有限且落后,对于军品的概念也仅限于结实、耐用,同时笨重、土气甚至丑陋这些刻板的印象,大多数人更不会想到竟然还有人喜欢专门收藏这些“军品”。实际上,这个圈子正在慢慢生长。虽然不大,但是门类齐全。
军品玩家汪钦,在新浪微博认证了军事博主“中外军品研习-大F”,是圈内收藏军品的行家。他告诉记者,军品这一概念背后包罗万象,囊括甚众——从大型军用设备、军用车辆,到军服、军靴、军帽、头盔、单兵携行具、夜视器材、观瞄仪器等等,都属于军品范畴。其中不乏科技含量高、价格不菲者;也不乏精致美观、颇具艺术价值者。
军品玩家、军迷宋毅炜介绍说:“在这些藏品中,除了受众程度高的军服,其余大部分是非武器性单兵装具,除此之外,勋章奖章也是这个门类中重要的一个内容。”更早的有文物性质的古代或者民间收藏的刀具类,或者其中的仿制品也受到一些藏家的喜爱。从小到一个肩章,大到212吉普车、长江750摩托,背后都有不少军迷追随。
潘家园只有四家店小众收藏70后是主力
很多时候,军品收藏看上去并不像古玩字画等“真正的收藏”,军品往往不具有文物形制,这也就是为何军品收藏家常常以“军迷”自称。汪钦认为:“军品收藏横向来说属于收藏范畴的一个门类,收藏又属于发展性消费,自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涉猎了解的。纵向来说,军品收藏属于军事爱好中的一个分支,军事爱好者尚且是一个小众群体,那小众中的小众自然更不能被大家所认识。总的来说,被大多数人所不识或误识也是可以理解的。”宋毅炜介绍说,“在偌大的潘家园,专业经营军品收藏的店铺只有四家。”
事实上,不少接触军品收藏的藏友都是有“情怀的玩家”,其中许多人都有军事情结。宋毅炜开始接触军品收藏正是由于家中祖辈父辈都是军人,从小在大院儿里长大的他耳濡目染。而在他看来,85后收藏圈中,至少有一半与他情况相近,最小的年龄已经有95后。他介绍说:“在军品收藏圈中,主力藏家是70后,这些玩家往往都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军品收藏与其他门类一样,需要持续投入。”
从纪念价值关注到品相圈内流转与拍场结合
实际上,军品收藏真正开始兴起的年代并不久远。宋毅炜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55年授勋的老革命们走了一部分,单纯以纪念为目的的收藏行为也就开始了。改革开放让更多人手中有了闲钱,收藏群体也就渐渐形成。”据他介绍,早期的军品收藏都是以纪念价值为目的。一些上过战场的老物件,很难谈到品相优良。而随着收藏市场的逐渐发展,着重品相、材质的藏品标准也被一些玩家所拥护。而收藏的渠道也很多元,多数都是民间交流。宋毅炜说:“很多来自农村的老兵籍贯不在城市,回乡后后代认为一些东西不值得留下就将其变卖。”在行业内,也有“老仓库”的说法,也就是过期剩余物资,但真伪与否很难验证,多数藏家也都是以眼力论真伪。
而如今,军品收藏也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随着互联网贸易的兴起,也为军品收藏的玩家们提供了便利。从邮寄到付款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很多玩家收藏藏品的方式多数是以“圈内流转”为主。宋毅炜介绍说,大家可以通过微信、QQ随时讨论,一个藏品也经常引起大家的议论,也会“斗宝”。军品收藏也逐渐被拍卖市场发掘,每年的嘉德北京拍卖,在金银器专场中,就有一些勋章奖章进行拍卖。
从历史到工艺论身份军服、勋章都有受众
走进市场,也反映出军品收藏的精品逐渐被认可。以军品收藏中的军服为例,解放军军服中的“金字塔顶端”就是55军服及其佩饰。宋毅炜表示,55式军服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相较于之前的很多军服,做到了高度的统一。无论是礼服、常服都十分美观。由于数量较少,保存完好的也不多,所以从历史价值上十分有意义。他介绍说:“即使从工艺上看,也有很多特色,不少细节很难超越。将官礼服在领花、肩章上都运用了金绡绣的刺绣工艺,如今看来都十分精致。”
一些勋章、奖章更是玩家们为价值而收藏的热门藏品。据宋毅炜介绍,勋章奖章分级,不同的战役、不同的官阶、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履历被授予的荣誉不同。一些授勋授奖军人将其作为家族传承的光荣。在微信群或者论坛上,这些勋章奖章总能够打开大家的话题,从丝绸绶带到珐琅彩着色一直聊到战斗英雄,大家感受背后的那段历史。
军品反映科技与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汪钦认为:“军品非但不是笨重、丑陋的代名词,反而是科技与美观的集合体,一个国家的军品水准,恰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审美品位。”例如,为了体现国威军威,世界各国军队的常服和礼服都华丽精美,裁剪有型,穿上秒变“型男”。而单兵携行具和作战服这类产品,则有着相当高的科技含量,有的防水透气,有的轻便阻燃,款式设计都极富人体工程学原理。不仅如此,军品背后往往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如历史的发展、美学的演进、经济的兴衰等。有时候,光是研究这些背后的人文故事,就能增长很多知识,获得很多乐趣了。
实际上,除了收藏解放军军品,在军品迷当中,也有很多收藏国外军品的玩家。国外军品市场起步较早,不少国内的玩家也都是从国外军品收藏开始学习和入手的。面对一些对收藏国外军品的质疑,汪钦解释道,大多数圈外人习惯性地把注意点放在“军用”上,但事实上,对于圈内人来说,欣赏研究的重点是制服的设计与美学,所以“收藏国外军服就是汉奸”的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落后和错误的。
55式军服藏友眼中的“宝”
1955年制式军服简称55式军服,是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于1955年10月1日起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配发的一系列军服和相关标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55式军服样式,是根据我国民族特点,结合各个革命时期的军服样式设计的,即符合适用、坚固、轻巧、美观的要求,又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55式军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礼服,特点是庄严、美观;第二类是常服,特点是朴实、大方,并具有民族风格。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第一次将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礼服主要用于主要场合和出国时穿着,具有样式庄重美观、装饰考究、识别标志鲜明,突出采用了毛织物和丝织物,使我军军容仪表有较大改善,这是我军军服发展史上一个新起点,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以后经过不断改进,55式军衔服装日臻完善,迈出了我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使我军军容得到较大改善,军威国威得到体现。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左”思想的干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军衔制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到否定。1965年5月22日,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全军改换65式军服,从此结束了人民解放军首次军衔制和55式军衔服装的历史。
尽管如此,55式军服在中国军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无论是军服的式样、高级军官服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还是军衔、兵种、勤务识别标志,都达到较高的水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55式军服也为后来的新一代军衔服装——87式军服奠定了基础。本版撰文回振岩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