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手串如何鉴别,黄杨木手串包浆图片
黄杨木手串如何鉴别,黄杨木手串包浆图片
黄杨木雕是以用黄杨木的雕刻用材而得名。而且黄杨木雕在国际的影响巨大,早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朱子常等创作出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而现在黄杨木手串也是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那黄杨木手串如何鉴别,黄杨木手串包浆图片什么样呢?一起来了解下。
黄杨木是一种珍贵树种,每逢冬季开花。花期一般为3个月。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极其细腻,肉眼是看不见毛孔的。黄杨木生长周期慢,取之不易,因此弥足珍贵。那么,接下来我就从各个方面简单介绍下黄杨木鉴别方法。
1、看断面年轮
黄杨木的生长周期长于其它树种,黄杨木断面,可看到细密的年轮。而其它木料年轮相对粗而稀。
2、从色泽和包浆辨别:黄杨木木雕在存放中会自然变色,颜色会逐年加深。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木雕的年代,年代越久的黄杨木木雕,其色泽越深,包浆越亮;反之,则色泽越浅,包浆越少。黄杨木色泽天然黄润温厚。作伪的其它木料飘浮发涩。
3、看木纹
黄杨木的木纹特别细腻,用手触摸光洁滑润。其它木材显得粗糙,跟黄杨木无可比拟。
4、用香蕉水擦拭
黄杨木雕存放中色泽会逐渐变深,有经验的藏家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可大致判断出作品年代,常见的黄杨木雕作旧,是用一种“油麻色”染制而成,色泽不自然,没有包浆,鉴别时可用棉签沾少许香蕉水轻擦拭,赝品会掉色,而自然变色的黄杨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5、黄杨木的生长特征
黄杨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一般为l~3米。树皮呈灰色,外皮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呈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呈圆形、倒卵形、椭圆形等。四季常青,枝叶茂盛,生长非常缓慢,每年只大约生长一寸。
黄杨木边材呈淡黄色,木质纹理细密、通直,生长轮不明显,木质坚韧,质地光洁,新剖木有淡香,木质异常坚韧,非常适宜精雕细琢。
黄杨木生长极其缓慢,很难有大料,很难做成大件家具。黄杨木色泽均匀悦目,纹理坚韧细腻,是雕刻的极好原料,多用于与其他高档材质搭配镶嵌,或精雕细琢成极佳的雕刻作品。
6、黄杨木鉴别—特征
黄杨木木材为淡黄色,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泽天然黄润、温厚湿润、具有象牙的效果。黄杨木用手触摸时光洁滑润,是一般木材无可比拟的。黄杨木本身还具有一种很轻很淡的香气,这种香气还可以驱蚊,另外,黄杨木还有杀菌和消燕止血的功效。
以上就是黄杨木手串如何鉴别,黄杨木手串包浆图片发全部内容,掌握这六种方法,相信大家在购买黄杨木手串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 上一篇: 翡翠玉佛多少钱 翡翠玉佛价格高不高
- 下一篇: 桃木手串如何鉴别,桃木手串包浆图片
在当今的收藏市场中,纪念金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投资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众多收藏家和投资者眼中的瑰宝。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纪念金币的回收与交易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
每一枚纪念币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2005年发行的陈云诞辰100周年纪念币。这款纪念币不仅是对陈云同志伟大一生的纪念,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重要时刻,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金银纪念币。这套纪念币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而特别发行的一款纪念币。自1988年发行以来,这款纪念币不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在收藏市场中逐渐
对于纸币收藏界而言,面额低的纸币一般以全新品相整捆、整条、整件等方式收藏为主,1980年2角纸币整捆回收价格在5500元左右,整条回收价格3万元左右,1980年2角纸币整件回收价格35万左右
千眼菩提,因表面有很多天然斑点,仿佛有众多的眼睛而得名。千眼菩提二十年开花结果,结果之后其树很容易枯萎,其籽非常难打磨,所以成品极其罕见。
白菩提根,属于热带乔木,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白菩提根质地坚硬,具有独特韵味,它是菩提根经过细心打磨加工而成,有洁白、淡黄多种色调。白菩提根看起来明润悦目,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蜜蜡作为天然宝石,一直以来都是玩友们的心头宝,尤其是蜜蜡手串,深受广大玩友的欢迎。但如何挑选蜜蜡手串,很多人却不知道,下面,我们以多年经验,给大家介绍下如何选购蜜蜡手串。
碧玉,是一种既美观实用性强又具有增值性的物品。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碧玉市场走热赝品越加严重,出现许多仿制品、假品。
藏银是白铜的雅称。是通行于西藏地区和尼泊尔一带的一种饰品银,一般由30%的银和70%铜合成。因含银量少,价值低,近年所谓藏银多为白铜和锡的合金。
蜜蜡是自然界中最奇幻的珠宝之一,它独一无二、美丽、神奇,它温润如玉、璀璨胜金,时而细碎纤弱,时而稳重典雅,亦可前卫张扬,有着永恒的、独特的生命归宿感和神秘的气息。
紫光檀手串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品种,如今价值也在逐渐上涨。因紫光檀的魅力既在于目赏,更在于手抚。